玉米栽培技术李少昆_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视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玉米栽培技术李少昆,以及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玉米栽培技术李少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视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玉米的株距是密了高产?还是稀了高产?
1、玉米株距是合理密植最高产。玉米分紧凑型玉米和平展型玉米,紧凑形玉米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占地面积小,适合密植,每亩种植4500株最适宜。平展型玉米株型松散,叶片平展,占地面积较大,适合稀植,每亩种植3500株最适宜。紧凑型玉米主要品种有郑单958,登海605,登海618等。平展型玉米主要品种有利农386。
2、密植能够达到高产,但是,优良品种为前提,是最主要的环节,没有好的种子,就长不了好庄稼,更谈不上什么高产。玉米在单株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亩株数越多,产量越高,因为玉米它不像小麦,水稻那样,会产生分蘖,一棵玉米就结一个棒子。
3、行距和株距的合理搭配对玉米产量有重要影响,过密或过稀都可能导致产量下降。 实现高产不仅需要适宜的株距,更重要的是选择优良品种,这是最基础的环节。 在单株产量稳定的情况下,亩株数越多,总产量往往越高,因为玉米不会像小麦或水稻那样分蘖。
4、种得过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也是有影响的,光照的强度也会变得很差,而玉米又是强光照的植物,所以从现阶段来看,玉米所谓的高密度种植也不现实,当然稀植也不提倡稀植。
5、所以说,玉米需高产,是种植密者好?还是种植稀者好?这与品种有关。当植株高者种植稀点,当植株矮者种植密点。必须确保田地通风流畅才能高产,否则会因密度过密而通风不畅,导致玉米病害多,产量不高;或因密度过稀,导致产能发挥不出最佳,产量也不高。只是合适密度,才是最高产能的选择。
6、玉米株距是指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它通常是以米为单位来进行度量的。在现代高产型玉米的种植中,玉米株距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每个植株所能获得的养分和生长空间。通常情况下,较小的玉米株距会使植株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但同时也会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玉米抗逆减灾栽培内容简介
《玉米抗逆减灾栽培》这本书围绕着玉米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灾害和逆境,全面介绍了这些灾害和逆境的发生规律、危害机理、诊断指标以及相应的抗逆、防灾、减灾对策与栽培技术。
加强防雨、通风和遮荫等栽培管理。加强大棚通风降湿工作,降雨时大棚应及时关闭顶通风,雨止后及时打开顶通风,如启用内循环风机等通风设备,天气开始转晴好时用遮荫网短期遮荫,防止渍水后根系未恢复引起生理脱水造成永久萎蔫。
主持负责完成“十五攻关黄土高原沟壑部抗逆减灾发展模式与技术农业部子项目”。
一是抓住良种补贴实施机遇,努力加大高产、优质、多抗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大力推广优质粮食高效栽培技术,巩固提高三麦免耕机条播、测土配肥、水稻旱育稀植、水稻机插秧、抛秧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市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90%以上。
各地应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品种布局,高优并重,选择综合抗逆性好的良种,发挥其优良的抗旱耐寒、节水抗逆、高产稳产潜力,切忌一味求新、频繁更换品种。山西省中部麦区应选择冬性、强冬性品种,南部应选择冬性、半冬性品种。
玉米高产潜力途径内容简介
1、《玉米高产潜力途径》一书,由李少昆和王崇桃合著,专为深入探讨玉米产量的潜力、制约因素以及增产策略而编写。全书分为六个章节,首章详述了我国玉米种植的区域分布特性,对各主要产区的产量水平、气候资源、种植模式和生产特色进行了详细评述。
2、在苗期,龙高L2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株高约8米,穗位95厘米,叶片挺拔,株型紧凑,秆子坚实,不易倒伏,能够在活秆成熟时保持良好的抗旱和抗逆性能。它对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青枯病具有高抗性,为种植户提供了安全保障。
3、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和爆裂玉米等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些新型玉米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结合现代农业的管理理念,如精准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控等,大大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玉米适当晚收可提高粒重,是挖掘玉米增产潜力的有效方法。在玉米完熟期进行收获,此时产量最高。完熟期的特征是:苞叶干枯松散,子粒变硬发亮呈金黄色。因此,应适当推迟收获期,提高玉米单产 一是抢收前作,保证玉米减灾增产的时空条件。当前,在加强抗震减灾的同时,应组织人员抓紧晴好天气抢收小春作物。
5、如果想要让玉米高产,那么就需要对玉米的穗数以及单穗的粒重进行提高。于是,研究团队最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进行了实验。最后在新疆奇台总场示范田,发现了其中产田每亩穗数的最高株以及每穗单穗粒最大重量。除了以上这两项技术之外,该团队还发现玉米机械籽粒收获也是高产高效的关键。
李少昆个人简介
李少昆,一位出生于1963年12月的新疆石河子市男性,拥有卓越的学术背景。他在1996年7月在中国农业大学完成了农学博士学位的学习。同年10月,李少昆结束了他在山东农业大学的农学博士后研究工作。
李少昆,1997年被破格评为教授职称,现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作物学会理事、玉米栽培学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农业应用学会常务理事、农业知识工程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信息技术研究。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部级成果奖6项。
作者李少昆,农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拥有丰富的玉米栽培生理与作物信息科学研究经验,出版了《玉米生产技术创新与扩散》、《玉米病虫草害诊断专家系统》等专著,为本书提供了深厚的专业背景。
《玉米高产潜力途径》一书,由李少昆和王崇桃合著,专为深入探讨玉米产量的潜力、制约因素以及增产策略而编写。全书分为六个章节,首章详述了我国玉米种植的区域分布特性,对各主要产区的产量水平、气候资源、种植模式和生产特色进行了详细评述。
李少昆和王崇桃的《玉米生产技术创新扩散》图书信息是什么时候由科学出...
《玉米生产技术创新扩散》图书信息 该书由李少昆、王崇桃两位作者共同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10年3月1日隆重出版。本书的首次印刷发行时间为同月,版本为第一版,共计388页,文字量丰富,达到512,000字。印刷采用胶版纸,保证了书本的质量。开本为16开,适合阅读和收藏。
《玉米高产潜力途径》一书,由李少昆和王崇桃合著,专为深入探讨玉米产量的潜力、制约因素以及增产策略而编写。全书分为六个章节,首章详述了我国玉米种植的区域分布特性,对各主要产区的产量水平、气候资源、种植模式和生产特色进行了详细评述。
关于玉米栽培技术李少昆和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视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玉米栽培技术李少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玉米栽培技术和田间管理 视频、玉米栽培技术李少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