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方向,立体栽培装置及管理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方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方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什么是立体农业?有什么优点?
立体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将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充分利用空间、土地、水域,把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运用,形成可循环、可持续的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专业的表述如下: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就是利用光、热、水、肥、气等资源,同时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者交互进行生产,通过合理组装,粗细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立体农业通常有以下几种生产模式:
1、林业和养殖业结合模式。利用树林、果园下的空间,养鸡、鸭、鹅等禽类。这是立体农业采用最多的生产模式。
2、水田里种植业和养鱼结合模式。这在水稻生产区很常见,稻田里养鱼已经被证实,是很成功的立体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法。
3、种植、养猪、渔业三结合生产模式。很多地方的农民在庄稼地里建小型养牛场、养羊场、养猪场、养鸡场和鱼塘,在庄稼地里种牛、羊、猪、鸡爱吃的饲草,青饲草可以直接喂牛羊猪鸡,收获后的干草可以贮存粉碎制成饲料喂牛羊猪鸡,青草和牛羊猪鸡的粪便可以喂鱼,粪便还可以作为有机肥,从而形成循环养殖。
4、林下种植经济作物的生产模式。在果树下或者经济树种下,充分利用空间,种植中草药、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达到林果业和农作物兼顾收获。
立体农业的优点如下:
一、节约土地资源。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利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达到种植和养殖共同发展,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
二、形成合理循环,提高了生产效率。树林里养鸡,鸡能啄食林下的树叶、果子,还能叨食林间的昆虫,鸡粪在地里又能作为果林的有机肥,一举两得。种植饲草喂牛羊猪鸡和鱼,牛羊猪鸡的粪便可以喂鱼,还可以作为有机肥,鱼塘里的水可以浇地,一举三得。
三、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环境质量。立体农业,种植养殖混合发展,达到了互生互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牛羊猪鸡的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长期使用,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牛羊猪鸡吃饲草饲料,天然无污染,使环境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四、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资源里,能够同时生产出优质高产的粮食水果肉食,极大缓解了土地资源压力,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重点推广的生产方式。
五、产值大幅度提高,利润明显增多。立体农业能够把土地的产出最大化,产值比传统农业有大幅度提高,在不需要投入更多成本的同时,能够取得更多的收益,是一项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总之,发展高效立体农业,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立体农业既能富裕家庭,又能更多满足市场,还能够清洁环境、保护环境,既利国又利民,赶快行动起来吧,加入立体农业的发展队伍里去,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火红的狼
关注农村风土人情,关心农民衣食住行。感谢你的阅览,请在下方留言评论。浅谈“立体农业”
一、立体农业发展现状
(一)国外立体农业的发展概况
1.21世纪,在人口不断增加情况下,世界各国都关注农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美国农业部在2008年农业基本计划中提出,加强农业技术和管理能力提高,及时制定生产、价格、贸易一级结构调整等政策,将有利于实现美国国家利益和安全。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家具情况下,立体农业也不可不得加入各国综合实力竞争的行列。
2.国外立体农业的发展在不同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是不一样的。国外传统的立体农业生产多是单一性,由于许多国家人少地多、现代化水平较高,粮食增产主要是靠扩大种植面积和提高面积产量,靠选用良种、增施肥料、改进灌溉技术、提高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农业种植制度特点是清种,即一年一熟或轮作,复种指数较低。如美国的农业复种指数低于100%;日本虽属人多地少的国家,每人耕地面积比我国少,原来的复种指数也比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时曾达到150%以上。如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进行间套复种的四季稻试验研究,亩产1710kg;美国利用麦茬复种大豆,试种三季豆,亩产650kg;用小麦与苜蓿套种,土壤流失由30%~40%降到12%。印度、美国等一些主要以棉花田套种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同时起到水土流失;俄罗斯用豆科与禾本科作物混播,以提高牧草蛋白质含量,利用轮作制,防治病虫害,消灭杂草;意大利在农田种20%的杨树,获林茂粮丰。
(二)立体农业趋势发展方向
1.在消费市场方面,现代立体农业生产的大部分都为无公害、绿色甚至有机农产品,在国外有时也被称“生态农产品”。由于这些“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因而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的一致认可,也成为现代立体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原动力。
2.在政府方面共同制定,《欧洲共同农业法》用专门条款鼓励欧盟范围内的立体农业的发展,欧盟各国也大都制定了鼓励立体农业发展的专门政策。在经营企业方面,美国有机农业商业联合会主席,凯瑟琳、迪马特奥说:“有机农产品已不再限于健康食品店,现在他们正不断涌进大型超市”。2000年春,英国最大的销售连锁店商冰岛公司宣布:该公司将把货架所有食品都换成生态农产品,而且价格一样,这个举动在整个市场引起强大反应,使许多农业商业企业纷纷跟进,这也是促使许多农业生产企业发展现代立体农业主要作用,开发“生态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食品已不再是一种时髦,立体农业“生态农产品”是将会成为国内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二、立体农业概念分析
立体农业概念
对于“立体农业”这一新时尚技术名词,其实就是说,种植业、畜牧业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利用方式。其中“立体”意思是:在一定生产单元内建立多物种生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转化,较好地利用时间与空间光、热、水、气、土肥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进行种、养、加工相结合的一种高产、高效益的集约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或生产体系。
我国的立体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兴起的,它是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着眼自然环境资源(尤其是光、热、水、土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多梯度利用,将可能多的资源转化成生物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它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之一。
在此,立体农业定义为:在单位面积(水域)上、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因地制宜,将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特性和生长繁殖特点,充分利用时、空、热、水、土、氧结合资源和物资、资金、劳力的投入,运用现代技术,把种植业、养殖业及加工业科学的结合起来,建立多物种共生、多层次配置、多级质循环利用转化的种养植。
三、立体农业的特征
立体农业是农业生态系统工程的一种模式,包括立体种养植、庭院种、养等丰产高效的生产形式及配套技术,混合农林业间作的立体农业范畴。立体农业立足于建立互补、互生的立体生物群落;同时起到农、林、牧、渔、并举,对保持水土流失,提高地力,完善人工组装技术,并引入加工环节,以提高立体模式的自身利用率,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它不仅致力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向丰产、高质、高效益转化,还要科学地开发自然和社会自然,扩大人们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合理化安排种、养、加工和产、供、销及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也使立体农业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关键措施。
1.科学管理,合理投入,污染少
立体农业是利用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的形成的新型农业。它着眼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光、热、水、气、土和社会资源的多梯度利用,将尽可能多的资源转化为生物产品,从而扩大土地和空间的利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立体农业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安排不同的生物结构、技术结构与投入结构,可以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运用,提高资源的产出率,通过种、养、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广泛使用免耕覆盖技术、立体种植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或控制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再生资源与生物能源,这样就尽可能的减少了环境污染。
2.空间广泛性和时间的持续性
立体农业,在空间上通过间、套作使农业生物共生,以空间换取面积的多层次种植。养殖利用,最大化地提高农业生物产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在时间上可以农业生物轮作,不同光温型作物布局,早、种、晚、品种搭配,喜光作物和耐阴作物交错,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轮换,用地作物和养地作物轮种等来提高经济效益。
3.高效益
立体农业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主要是提高对光能、水分、土地的利用率;第二,是提高物质的转化和利用率,立体农业最大特点是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物质转化利用的多次性。立体农业模式作为一个生产系统,常能种植、养殖、加工,组成人工食物链结构,物质多次转化利用,获得系统整体的丰产和高效益;第三,表现在生物学上互补效应,生物间相互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各得其所,有时一种生物一只或协助另一种生物抵抗病虫或杂草危害,有的生物为另一种生物提供营养等,增加了整体效益。
4.优化生物群落,增加抗灾能力
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组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精华的优化组合。具体来说,立体农业是多种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的农业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这种农业结构可以尽可能地降低自然灾害的损失,是提高“三农”的社会效益。
四、立体农业的内涵
在我国,立体农业是一种符合的人工生态系统,由单一物种、单一层次、单一产业变为多物种和多层次配置,使相关产业结合经营一种模式。
1.立体农业的体现方式是生产模式:也是一个生产单元,这个模式和单元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含四个以上的物种或五个一生的生产环节,这是一个生产系统,也是一个技术系统,还是一个经济系统。它在生产方式上是集约的;在经济效益上是良性循环的,是持续的。因而,具备立体农业,高产出、高效益、多就业、高投入、快运转、持久稳定。
2.立体农业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包括农业系统的“广泛度、深度、高度”三个方面。农业的广泛度,指农、林、牧、渔、草、虫、菌等生物生产领域,这归于“生物生产功能维”,表现为门类不同的生产结构;农业深度,只可控制的温度、光照、水分、气候、土壤、肥料(饲料)、劳动力、工具、技术等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力,这是“资源开发功能维”,表现为素质不一的资源利用结构;农业的高度,指农、林、牧、渔、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经济增值环节,这是“经济增值功能维”表现为水平一致经济结构,这种结构组合,是立体农业发展,也是新型农业的系统建设。
墨脱二姐:
立体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或水域内,通过生物与时空的合理结合、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建立起来的多种资源整合,各种生物同生的一类立体种植业、立体养殖业及立体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的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集约型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物质转化率、资源利用率的现代生产方式。立体农业是在我们国家传统的间种、套种、复种及种养加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模式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全面体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现数十个类型近千余种的立体种、养模式。因此,立体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建设工程。
1立体农业的基本特性
1.1 区域性与能效性
由于太阳照射地球各区域的高低差异和季节交替以及海拔高度、海洋陆地分布的不同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干扰,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呈现出多种类型的生物气候。各种农业类型包括立体农业在内均受生物气候所制约。如北方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及其间作林在年降雨量高于500 mm的湿润、半湿润区域很适合种植,但降雨缺乏的西北地区就不能推广。所以,A区域成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在B区域就不一定适合,不能盲目复制。立体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日照、‘水分、营养等自然资源,比单优群体的产出能力和季节性生产效能显著提高。如东北地区玉米地块套种马铃薯时,通常情况下投入3 000元·hm 2,纯收入两达8 500·hm 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4。
1.2多样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若让单个种群占多数时其群体多样性就显著降低。不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环境资源也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尤其当发生大面积病虫草害时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代立体农业模
式的构成均是两组分以上的多重农业组合模式,只有增加种类结构的多样化,使内部各种组分分布于相对应的生态位,同时其环境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区域内的动、植物与微生物三者形成了多种互利共生的依存关系,使得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
2立体农业的构成特征
2.1物种与食物链结构
构成立体模式的主体是物种,物种结构是指立体模式内生物种类的构成、数量及其配比关系。在立体农业中,物种包括进行第一生产的绿色植物,次级物质再生产的草食性与肉食性动物和负责物质转化与分解的微生物。理想的物种结构应该是对模式内资源的充分适应和有效利用。食物链构成是依据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和转化的特殊规律进行的。经过改善和增加食物链扩大营养层次来提高区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立体农业就是通过种、养、加结合把农作物、动植物和微生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食物链延长,增加立体农业区域内的商品数量及生产效率。
2.2时间与空间结构
立体模式内的时间结构是指科学调整环境因素的季节性规律和物种生长发育周期性的关系,即在农业生产中对各类物种进行时间顺序的合理安排。时间结构是立体模式高效运营的首要条件,是提高物种容量,增加种、养层次和有效利用环境条件的主要途径。空间结构在立体农业里所指的是各个物种在生产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包括生物占据的空间位置、相互配比形式和密度大小。立体模式的空间结构层次是指各类物种地上与地下、陆地与水中各层匾的垂直分布。立体农业结构的密度包括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间平面距离。立体模式密度大小与其层次的多少密切相关,通常情况是层次多,密度就小,但这也是相对的,如作物耕作栽培中常常通过宽窄行间作来控制其密度关系。
2.3综合技术结构
立体模式的技术结构是发挥立体农、业功效的各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这些技术特征是普通技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手工技术和动力技术相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立体农业应强调结构与技术的
统一。
3立体农业的功能分析
3.1有效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由于我们国家可用于耕地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大幅度地提高所有耕地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土地承载能力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立体模式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尤为明显。
3.2切实解决好各级政府农业和农村部门之间的用地与争地矛盾
伴随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与各种非农业用地之间、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与畜牧之间争地矛盾也日益明显,立体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解决这类突出矛盾。
3.3促进农业商品化,增加农民收入
立体农业是投入高、产出大、效益明显的产业,其效益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种类丰富,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
3.4开辟了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我国人多地少,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在现阶段农村市场经济还欠发达的情况下,大力提倡立体集约经营管理(搞庭院种植、养殖业、加工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行之有效的途径。
4立体农业的生态优势
4.1提高水分和光能利用率
立体农业通过不同高度与密度的种植,使作物根系于水平分布和垂直深度方面产生差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根系有效吸收水分的面积,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与植株高矮、密度、叶片分布、叶片朝向等直接相关。立体农业作为一个垂直的复合农业结构,根据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不同,按一定密度实行高矮作物问、套和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4.2改善环境温、湿度,改良土壤
依据农作物对日照和积温的不同要求,将喜光、温与耐阴、冷等各类物种进行合理配置,推行高、矮秆物种的间作、套种。利用上面植物对下面的覆盖、下面植物对地表的遮挡及作物的光合作用,高温季节呵降低植物群体内的温度,提高群体内的相对湿度。立体农业能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淋溶和水土流失,微生物在适宜小气候下也获得了良好的牛存环境,使土壤有机质加快了分解和腐殖化,提高了土壤肥力。
4.3 改善生物群体的通风条件,提高物质的循环和利用率
立体农业实行高矮作物的间种套作,田间通风条件得到改善,空气流动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利用率,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起多层次、多物种共处的立体生态农业系统,提高Ir物质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5发展屯体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关键技术与人才培养问题
立体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其、显著特点就是高投入、高产出。这就要求研究出成本少、能耗低和效率高的立体农业实用技术。立体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这就需要有相应研究开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应采用多渠道、多种形式挖掘和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便立体农业的关键技术尽快大范围推广应用。
5.2销售与物流问题
立体农业的生产率较高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安排好产品的加工、销售和物流配送等一系列问题,以利于立体农、业模式的快速有序发展。
5.3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立体模式不仅仪要注重经济效益和产出量的提高,更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切忌只顾现实的经济效益,却忽略长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样极易出现生态体系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是指在一定的土地或水域内,通过生物与时空的合理结合、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建立起来的多种资源整合,各种生物同生的一类立体种植业、立体养殖业及立体种植、养殖业相结合的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的集约型农业,从而大幅度提高物质转化率、资源利用率的现代生产方式。立体农业是在我们国家传统的间种、套种、复种及种养加一体化生产经营的模式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全面体现。目前为止我国已出现数十个类型近千余种的立体种、养模式。因此,立体农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建设工程。
1立体农业的基本特性
1.1 区域性与能效性
由于太阳照射地球各区域的高低差异和季节交替以及海拔高度、海洋陆地分布的不同及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干扰,地球上的各个区域呈现出多种类型的生物气候。各种农业类型包括立体农业在内均受生物气候所制约。如北方地区的农田防护林及其间作林在年降雨量高于500 mm的湿润、半湿润区域很适合种植,但降雨缺乏的西北地区就不能推广。所以,A区域成型的立体农业模式在B区域就不一定适合,不能盲目复制。立体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日照、‘水分、营养等自然资源,比单优群体的产出能力和季节性生产效能显著提高。如东北地区玉米地块套种马铃薯时,通常情况下投入3 000元·hm 2,纯收入两达8 500·hm 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4。
1.2多样性与稳定性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若让单个种群占多数时其群体多样性就显著降低。不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环境资源也得不到合理有效利用,尤其当发生大面积病虫草害时极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现代立体农业模
式的构成均是两组分以上的多重农业组合模式,只有增加种类结构的多样化,使内部各种组分分布于相对应的生态位,同时其环境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区域内的动、植物与微生物三者形成了多种互利共生的依存关系,使得构成立体农业模式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得以提高。
2立体农业的构成特征
2.1物种与食物链结构
构成立体模式的主体是物种,物种结构是指立体模式内生物种类的构成、数量及其配比关系。在立体农业中,物种包括进行第一生产的绿色植物,次级物质再生产的草食性与肉食性动物和负责物质转化与分解的微生物。理想的物种结构应该是对模式内资源的充分适应和有效利用。食物链构成是依据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和转化的特殊规律进行的。经过改善和增加食物链扩大营养层次来提高区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效率。立体农业就是通过种、养、加结合把农作物、动植物和微生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食物链延长,增加立体农业区域内的商品数量及生产效率。
2.2时间与空间结构
立体模式内的时间结构是指科学调整环境因素的季节性规律和物种生长发育周期性的关系,即在农业生产中对各类物种进行时间顺序的合理安排。时间结构是立体模式高效运营的首要条件,是提高物种容量,增加种、养层次和有效利用环境条件的主要途径。空间结构在立体农业里所指的是各个物种在生产过程中的空间布局,包括生物占据的空间位置、相互配比形式和密度大小。立体模式的空间结构层次是指各类物种地上与地下、陆地与水中各层匾的垂直分布。立体农业结构的密度包括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间平面距离。立体模式密度大小与其层次的多少密切相关,通常情况是层次多,密度就小,但这也是相对的,如作物耕作栽培中常常通过宽窄行间作来控制其密度关系。
2.3综合技术结构
立体模式的技术结构是发挥立体农、业功效的各种技术措施的科学组合。这些技术特征是普通技术和科学技术相结合,手工技术和动力技术相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有机农业技术与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立体农业应强调结构与技术的
统一。
3立体农业的功能分析
3.1有效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由于我们国家可用于耕地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大幅度地提高所有耕地的生产水平,不断增加土地承载能力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立体模式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尤为明显。
3.2切实解决好各级政府农业和农村部门之间的用地与争地矛盾
伴随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与各种非农业用地之间、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与畜牧之间争地矛盾也日益明显,立体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改善和解决这类突出矛盾。
3.3促进农业商品化,增加农民收入
立体农业是投入高、产出大、效益明显的产业,其效益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种类丰富,经济和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
3.4开辟了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
我国人多地少,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在现阶段农村市场经济还欠发达的情况下,大力提倡立体集约经营管理(搞庭院种植、养殖业、加工业)是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行之有效的途径。
4立体农业的生态优势
4.1提高水分和光能利用率
立体农业通过不同高度与密度的种植,使作物根系于水平分布和垂直深度方面产生差异,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根系有效吸收水分的面积,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与植株高矮、密度、叶片分布、叶片朝向等直接相关。立体农业作为一个垂直的复合农业结构,根据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的不同,按一定密度实行高矮作物问、套和复种,提高光能利用率。
4.2改善环境温、湿度,改良土壤
依据农作物对日照和积温的不同要求,将喜光、温与耐阴、冷等各类物种进行合理配置,推行高、矮秆物种的间作、套种。利用上面植物对下面的覆盖、下面植物对地表的遮挡及作物的光合作用,高温季节呵降低植物群体内的温度,提高群体内的相对湿度。立体农业能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淋溶和水土流失,微生物在适宜小气候下也获得了良好的牛存环境,使土壤有机质加快了分解和腐殖化,提高了土壤肥力。
4.3 改善生物群体的通风条件,提高物质的循环和利用率
立体农业实行高矮作物的间种套作,田间通风条件得到改善,空气流动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利用率,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起多层次、多物种共处的立体生态农业系统,提高Ir物质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5发展屯体农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5.1关键技术与人才培养问题
立体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其、显著特点就是高投入、高产出。这就要求研究出成本少、能耗低和效率高的立体农业实用技术。立体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这就需要有相应研究开发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应采用多渠道、多种形式挖掘和培养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以便立体农业的关键技术尽快大范围推广应用。
5.2销售与物流问题
立体农业的生产率较高在经营过程中要注意安排好产品的加工、销售和物流配送等一系列问题,以利于立体农、业模式的快速有序发展。
5.3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立体模式不仅仪要注重经济效益和产出量的提高,更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切忌只顾现实的经济效益,却忽略长远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这样极易出现生态体系的恶性循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立体农业分为两大类。
1为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高中低的搭配种植。我看了一下,好多人已经回答了这一块,我就不多熬述。
2另外一个模式就是,我举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大家比较通俗易懂。大家也可以举一反三。比如我有一块地,我在地里种红薯。红薯藤可以用来喂猪。猪粪可以用来养鱼。这样循环利用。经济价值会更高。
立体农业是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的农业经营模式。
比如:
一块200亩的地,里面一部分有种着花,花里面养着鸡;里面一部分有河,水里游着鱼,河边有树林,树下面养着羊。这种农业形式打破了以往的简单养殖种植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生态农业形式。这种模式有三大优点:一、人工少,几乎全自动养殖;
二、花费少,各种动植物循环利用;三、收入多,一块区域有四种收入。
立体农业利用现代科技(如智能大棚),可以人为创造农业小气候(如保温、人造风、防风防雨等)为立体农业的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
,在一块土地上采用间种、套种、轮种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的营养成分、空间和时间,使农作物达到高产的效果
,在同一块土地上使用本地区全套的微生物物种,可以活化土壤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现代工厂生产的化肥和饲料是左旋、右旋和内消旋的混合物,然而动植物只能或者大多数利用的是左旋(即活化)物质。
,养殖多种本地区的家畜,可以更大限度的利用土地上的资源,种养结合。
立体农业是利用作物的高矮的不同,有效利用阳光空间,和作物的成熟期的差别,达到双丰收的目的。
如:种西瓜和棉花,先覆地膜种西瓜,待西瓜蔓长到30多公分后,此时种棉花的季节己到,在西瓜行两侧种上棉花,等西瓜熟了,棉花也开始到了生长高峰。
等于多收了一季。
立体农业就是根据农作物生长特点,分为地下,地上和高杆作物,根据成熟时间和接受光合作用等特点,混合种植的方式。称为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的种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农作物生长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达到一季多收,增产增效。
立体农业种植的缺点,对地质要求较高,病虫害防治要到位,种植后期管理要跟上农作物的生长要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方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立体栽培技术研究方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